自动播放
专访平昌冬奥组委会主席
正在加载...
一曲《手拉手》,是一代人对于1988年汉城奥运最为深刻的印象,那年的夏天让曾经闭塞、经济期待腾飞的韩国一跃走向世界,让汉城成为国际化大都市。
30年后,奥运五环重回韩国,这一次,韩国选择将冬奥会放在只有4.5万人、经济落后的平昌。狂砸130亿美金背后,韩国人有着精明的打算。
30年后,五环重回韩国给小城平昌带来什么
撰文/王怡薇
编辑/周岩
本文阅读总时长约7分钟
核心要点:
4.5万人的小城平昌有多励志?韩国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,借冬奥会修公路、建场馆、搞房地产。
韩国人的精明:冬奥开幕前刷VISA消费上涨30%,期间预期接待600万游客,整个冬奥会预期创造价值600亿美金。
抢占5G市场:韩国是世界上宽带速度最快的国家,借冬奥会窗口告诉世界5G有多快,传说中1秒可以下载完一部高清电影。
只有4.5万人的小城办了冬奥会
市中心那个平淡无奇的十字路口忽然变得热闹了起来。站在十字路口,一眼可以望到底的商业街挤满了前来观战冬奥会的游客。
商业街中的一家韩国料理店中,看到亚洲面孔的游客,老板娘主动拿出了中文的菜单。因为此前极少接待中国客人,店家将泡菜火锅的中文标注成了“荞麦冷面”。
单独
这里就是位于江原道地区的平昌市中心,事实上这个位于太白山区的小城只有4.5万人口,相比之下,1988年汉城夏奥时,那时汉城的人口数字就已经接近2000万。
如果不是因为2018年冬奥会,大多数时候,平昌被世界提起,多是因为与平壤混淆。平昌在英文中的拼写是“Pyongchang”,与朝鲜的首都平壤(Pyongyang)拼写极为相似。为了区分,平昌在2000年将英文名中多添了一个字母,又将另一个字母变为大写,改成了“PyeongChang”。
相近
2年前的冬天,受韩国文化体育部邀请,腾讯体育记者曾前往平昌进行考察采访。
从首尔到平昌,韩国人最长用的交通方式就是乘坐大巴,130公里的距离有一半路程都是“羊肠”的山区小路,需要颠簸4个半小时。这段距离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相差无几,而坐在“和协号”高铁上,只需30分钟。
在平昌,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处于摄氏零度以下,在寒风凛烈的山区地带,体感温度有时候会低至-25摄氏度。进入江原道地区后,在沿途的休息站,只要花上1500韩币(折合人民币约10元)就可以买到一碗热腾腾的当地特产“烤土豆”。在很多韩国人的印象中,提到江原道的第一印象都是“耕地贫瘠”“只出产土豆”。
“欢迎来到平昌,当然,我知道大家经常把我们喊为‘平壤’。”江原道知事(省长)崔文洵在接待前来考察的各国记者们时,经常使用这句开场白。除了名字相似,平昌所在的江原道地区距离韩朝非军事区仅有80公里,是距离朝鲜最近的地方。
紧邻朝韩边界,地处军队和枪炮林立的区域,山路崎岖、缺少耕地,这样的内外条件,让江原道地区很难受到政府和开发商很难青睐,一直以来,这里都是韩国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。
4.5万人小城平昌傍着山 没有奢华的建筑
然而让外界意外的是,从申办2010年冬奥会开始,位于江原道的平昌却三届连续申办冬奥会,在冬奥乃至奥运城市申办历史中,都极为少见。
“如果再不申办冬奥成功,韩国政府恐怕就会把开发江原道的钱用在其他地方了。”说起小城平昌为何如此迫切的申办冬奥会,韩国媒体记者这样告诉腾讯体育。除了连续申办的诚意,为了打动国际奥委会,平昌放弃了单独承办奥运的设想,联合江原道地区内的江陵、旌善一起,联合申办。
平昌冬奥组委主席李熙范在接受腾讯体育专访时就也明确指出,自2011年成功获得冬奥会举办权,韩国政府直接、间接对江原道地区的投入达到14万亿韩元(折合美金约130亿),其中80%以上投用于高速道路和高速铁道等基础设施。
以平昌冬奥会为契机, 2016年,第二岭东高速公路完工,从首尔至平昌的大巴车程缩短至3小时, 而如今,从仁川机场和首尔市区,每天都有数十班KTX高铁,只需 110分钟的车程,就可以抵达江陵和平昌。
本文标题:韩国人的精明:狂砸130亿美金,4.5万人平昌办冬奥图个啥